手机号码

19121314529
网站导航
公益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之路 >
从“父母唯其疾之忧”看孝道:物质与精神的天平该如何平衡?--《论语》

从“父母唯其疾之忧”看孝道:物质与精神的天平该如何平衡?--《论语》

详情介绍

41

         题记:在《论语·为政》篇章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一经典对话蕴含着深刻孝道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孟武伯,即孟懿子的儿子,同属鲁国孟孙氏。孔老夫子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包括家庭状况、自身资质与禀赋等。孟武伯与父亲孟懿子一同向孔老夫子求学,在孟武伯问孝时,夫子给出“父母唯其疾之忧”的回答。 对于“父母唯其疾之忧”,有多种理解,较为恰当的是:一个人尽到孝道,应做到除了生病以外,其他事情都不要让父母担忧。尽孝道在现代社会被分为几类,如孝养父母之身、心、志。孝养父母之身,要让父母衣食无忧,生活平安,在饮食起居上无需发愁,冬暖夏凉,吃穿至少与孩子相当。然而,仅有物质保障是不够的,父母还有诸多担忧。 父母对孩子的担忧是多方面的。孩子身体健康是父母首要关心的,除此之外,还担心孩子学习好坏、能否找到工作、能否进入好学校、毕业后能否有好的对象、能否拥有稳定幸福的家庭、能否生出并教育好孙子等。可以说,父母的一生都在为孩子操心,关心着孩子的身体、生活、精神,以及事业、家庭、教育、人际关系、收入、成功与否等各个方面。 “父母唯其疾之忧”并非简单地让父母知晓一切,而是要有智慧地处理生活。对父母报喜不报忧是常见做法,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要把很多事情处理好。比如学业上按部就班努力学习,不让父母为学习担忧;生活中能够自立,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避免夫妻争吵。倘若夫妻关系处理不好,太太或儿子回家后向父母抱怨婚姻生活,父母听闻会十分难受。同样,孩子教育问题、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等若处理不当,都会让父母忧心忡忡。 以工作为例,若在工作单位斤斤计较,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甚至拿得多干得少,领导不满,频繁跳槽,父母会担心孩子工作不稳定,与领导关系不融洽。年轻人谈恋爱频繁更换对象,也会让父母感到闹心。只有将这些事情处理好,父母才会心安。当然,生病有时难以避免,但我们要尽量调整好身体,少生病。 孔老夫子对孟武伯说这番话,是因其身为孟懿子之子,对他要求更高,希望他能把生活安排妥当。这也给我们提出要求,尽孝道不只是每天回家,或给父母带礼物、买衣服,更重要的是让父母安心。同时,还要帮助父母实现志向。比如父母老年想学习书法、上大学,我们应支持他们培养晚年兴趣爱好,让他们生活快乐,长养心性,避免孤独寂寞。 如今我们工作繁忙,陪伴老人时间少,导致老人越来越沉默孤独。若老人有事情可做,有几个老朋友,家里有老伴,一起学习修养身心,对他们而言是很好的回报。而且,老年人虽不能再为社会付出工作,但往往有为社会继续工作的心愿,我们要通过自己为社会付出,帮他们实现这一心愿,这也是养父母的志。父母希望家庭幸福,更希望我们工作有成就,为社会做贡献,当我们做到这些,父母会非常高兴,这也是尽孝的体现。 “父母唯其疾之忧”短短几个字,却涵盖了丰富的孝道理念。它提醒我们,尽孝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关怀与慰藉。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妥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务,让父母少些担忧,多些安心。同时,要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志向,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践行孝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opyright © 上海浦东新区华睿孝善文化展览馆 版权所有

手机:19121314529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叠桥路456弄185号

联系邮箱

xsg@xsg.org.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