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

19121314529
网站导航
忠孝家国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忠孝家国情 >

2019年第二天的承德——弘孝路上20190102

发布日期:2025-03-23浏览次数:0
233

       2019年1月2日,星期三,农历戊戌年(狗年)冬月廿七。河北省承德双桥区车站路,晴,气温-13℃,全天气温-2/-16℃,空气质量55, 良。

        今天在承德三沟镇中学讲课,约700名学生和家长参加。

        这些年在各地结了不少的善缘。来到承德就有位家长认出了我,还要合影,他说,“我在电视里见过您……您竟然来到了这里。”也有志愿者说:“王老师,在2013年11月21-23日,在畅达剧院举办的承德市首届传统文化论坛上,我听过您讲课。”

      昨夜从汉中飞到了北京南苑机场。

     承德国学院的孙老师先接了田秀英老师,俩人一块儿在南苑机场等我。田秀英从西安先行赶到了北京。

     3人吃饭时才意识到昨天是元旦,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不禁感叹人生又一年啊,没有更多的时间吃饭,前面还有500多里路。于是,我们元旦晚上的时光都用在了赶往承德的夜路上了。

     汽车在漆黑的山路上跑呀跑,仿佛跑不到头,凌晨1点终于来到了承德。

     承德城的深夜有些凄凉,几乎看不到人影,孙老师说:“今天讲课的地方离这里还有50公里,是一个乡镇中学,当地没有住宿的地方,咱们只能在承德住下,等天亮了再去学校讲课。”我们只能下车背着行李去宾馆。

     承德冬夜街头的路灯很少,有一种透心的寒冷和荒凉。接待我们的孙老师说:“夏天的时候这里的人很多,冬天就冷清了。”我说:“是呀,承德是著名的避暑之地,是山城。”孙老师又笑笑,说:“其实,这个地方夏天也不太凉快了。”

     我们来到一家小宾馆,这是一家两层民居楼改造的宾馆,爬上二楼用老式的钥匙开了房门。内有空调却不热,幸亏我带了电热毯。抓紧睡觉,可是过了入睡的时间,又因一股股的冷意涌来就不容易入眠了。

     我愣愣地望着窗外承德的夜色,陷入了遐思……此刻,我躺的位置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西南与南分别挨着北京与天津,背靠蒙辽,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北部与内蒙古赤峰、锡林郭勒盟相邻。

     我怎么会来到这里?是的,来承德讲课。

     我读过《中国通史》,这座山城有悠久的历史,殷周时期,这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承德市东约150公里处的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出土过多件西周铜器,我也曾在凌源讲过课。

     战国时代,承德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国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特别是著名的兴隆农具铁范的发现,说明当时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秦汉以后,历代的中央政权都曾在此设置过行政管理机构。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汉、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突厥、蒙古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一切对我来说似乎那么的遥远,此刻,我却来到了这烙满历史印迹的地方……

      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早晨起床后读书写作,然后,收拾床铺去讲课。

      承德的早晨依旧冷的刺骨,乘汽车去六沟高中讲课。

      高速公路两边都是高山大沟,山峰上的古长城时隐时现,彷佛还在向我诉说这山川的沧桑故事。

      汽车跑了半小时,又接到电话说,讲课不在六沟高中……听不清对方说话了,汽车已经进入山区,电话信号不好,好一会儿,才听出来是在三沟中学讲课。

      原来这里的地名因沟而设,一沟二沟三沟镇……三沟中学门口有集市,汽车进不去,只好背电脑下车。

      山沟镇的太阳很好,只是感觉更冷,总归是“进九天”。这是我似曾相识的集市,商贩在这寒冷的街头坚守着摊位。走过长长的熟悉而又陌生的集市,我忽然笑了,想起在刑警队当侦查员时我曾扮装过小商贩在关林市场上卖鸡,结果遇上老同学赶紧逃跑……那年那月的许多故事都与集市相关。这也是我小时候熟悉的情景,心里莫名其妙地暖暖的。

      终于来到了学校。


      尽管这是公办的学校,却总归是在乡镇,有些简陋的感觉。来到学校才知道,这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学校原本邀请当地传统文化组织安排教师去校园讲课,学校说,现在不仅仅是学生难教的问题,关键是很多家长不理解学校,不配合学校,导致教师们不敢管也不愿管学生,他们想请家长来学校一块儿听听传统文化的课程。当地传统文化负责人怕讲不好,就邀约了田秀英和我来讲课。

      讲课前,学校负责人还不知道我和田秀英是何许人也,播放视频以后,学校负责人才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校长感叹地说:“能请到你们到我们偏僻的学校,太荣幸了。”我忙说:“我也是小百姓。”

      走上讲台,台下黑压压的一大片人。

      开讲前学校负责人对我介绍说,学生和家长大部分是农村出来的,而且很多学生是单身家庭,会场纪律可能不太好。我知道这是学校在给我打“预防针”,我笑笑说:“不要紧。”我去过的学校太多了,自信学生和家长会认真听孝道课的。

      果然,我站在讲台上开讲以后,整个会场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也没人走动,纪律特别的好。校领导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

      有位老师问:“奇怪了,为什么学生和家长这么认真地听,秩序又这么好呢?”

      我说:“因为中国人的血脉里有传统文化的基因。为什么一些家长不讲理?那是没有人引领,老百姓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是非常认同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老百姓内心深处的需求。你们学校做得很好。”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个基石。

      整个下午的讲座秩序井然,许多人流下了眼泪。讲座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了。

      此刻,我在承德这座古老的山城,遥望隐隐约约的古长城,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长城!再见了,承德!”太阳下山了,今夜要飞往广州。

Copyright © 上海浦东新区华睿孝善文化展览馆 版权所有

手机:19121314529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叠桥路456弄185号

联系邮箱

xsg@xsg.org.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